重要会议结束后,非电企业开工增加,整体需求略有好转,但市场实际成交较少。
但临近长达26天的大秦线检修期,叠加环渤海港口市场煤减少、抄底投机需求、部分非电开工备煤等因素支撑,港口煤价很难跌破850元/吨。而重要会议结束后,非电行业因行业景气度提升缓慢,建材等行业采购无力,港口煤价进入下行通道,购煤备产需求并未如期释放。
原因有四,一是大秦线检修临近,少许用户要抢;二是贸易商发运市场煤减少,港口缺货;三是进口煤优势全无,部分用户转向国内;四是有部分采购和抄底投机需求。本周前半程,环渤海港口交易氛围接近冰点,下游客户采购不佳。在国内终端高库存、低日耗的情况下,电厂主动去库意愿增强,采购需求将以兑现长协为主,现货采购需求不多。调入方面,主产地煤炭生产、供应恢复正常,叠加临近大秦线春检,铁路加快长协发运步伐,以确保检修期间用煤安全,港口调入量环比增加。同时,受部分地产及基建项目资金到位率偏低、严控新基建项目审批等因素影响,建材、钢铁行业开工率同比偏低,非电购煤需求释放力度较预期偏弱。
随着全国各地气温逐步转暖,终端电煤耗量见顶回落;加之环渤海港口行情持续低迷,电厂买涨不买跌心态较浓,现货采购意愿依然不高。三月下旬到四月上旬,港口煤价在850-870元/吨之间徘徊,四月中下旬到五月份煤价还得承压下行。推动加快相关手续办理,在满足生态要求、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前提下,充分释放露天煤矿产能。
项目由所在地设区市人民政府报省人民政府审定同意。把握国家政策窗口期,紧盯时间节点,加强协调配合,争取政策支持。一、总体要求全面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围绕煤炭产业安全高效和绿色智能发展,进一步优化产能结构,提升先进产能占比,推进煤炭资源接续配置,提高煤炭资源保障能力,加快新增产能手续办理,依法合规释放先进产能,强化煤炭产量监测调度,全力抓好电煤稳供,在确保安全生产前提下,2024年全省煤炭产量稳定在13亿吨左右。坚持系统观念
坚持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抓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煤矿增安、减人、提效,建成准东大井南露天、国家能源集团乌东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智能化煤矿产能达到2.1亿吨/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中国中煤新疆公司等6个企业12处煤矿累计投运640辆无人矿卡、26台智能钻机。十四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充分把握全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增产能增产量增外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成效明显,形成了以准东、哈密两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为主的生产开发格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准东大井南露天煤矿(4000万吨/年)。一是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2023年,煤炭产量4.57亿吨,同比增长10.7%,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新增核准煤矿产能4730万吨/年,新增煤炭产量4407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井产能达到526万吨/年;疆煤外运量首次突破亿吨级大关,有力的保障了新疆及周边省区煤炭需求。全面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力保障疆电外送疆煤外运、现代煤化工等国家重大工程实施。
三是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二是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全面加快新疆大型煤炭供应保障基地建设,进一步释放煤炭先进产能,有力保障疆电外送疆煤外运、现代煤化工等国家重大工程实施。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煤炭规模化集约化开发成效明显,形成了以准东、哈密两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为主的生产开发格局,建成了全国最大的露天煤矿准东大井南露天煤矿(4000万吨/年)。
坚持以煤矿智能化建设为抓手,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煤炭产业深度融合,助力煤矿增安、减人、提效,建成准东大井南露天、国家能源集团乌东等国家首批智能化示范煤矿,智能化煤矿产能达到2.1亿吨/年,国家能源集团新疆公司、中国中煤新疆公司等6个企业12处煤矿累计投运640辆无人矿卡、26台智能钻机。一是煤炭供应保障能力显著增强。
三是煤矿安全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十四五以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稳定,充分把握全国煤炭生产力西移的有利契机,解放思想、主动作为,增产能增产量增外运,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推动自治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煤炭产业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煤炭产量4.57亿吨,同比增长10.7%,较2020年增长近2亿吨;新增核准煤矿产能4730万吨/年,新增煤炭产量4407万吨,生产煤矿平均单井产能达到526万吨/年;疆煤外运量首次突破亿吨级大关,有力的保障了新疆及周边省区煤炭需求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煤炭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28%,毛利率同比减少了0.4个百分点;煤化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75%,毛利率比上年增减了9.05个百分点。2023年虽然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同比减少,但实现了总营收的增长,原因是商品贸易和工程劳务收入增加。淮北矿业表示,报告期内精煤、焦煤等降幅加大,影响了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营收的减少,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18.25亿元,同比减少了30.81亿元。公司煤炭产品主要包括炼焦精煤和动力煤,煤化工产品以焦炭为主。
淮北矿业主营业务为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销售,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业务。公司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煤种齐全,拥有焦煤、肥煤、瘦煤、1/3 焦煤、贫煤、气煤等主要煤种,其中焦煤、肥煤、瘦煤等炼焦煤的储量约占公司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
淮北矿业预计,2024 年国内粗钢需求有望提升,对焦炭需求将形成有利支撑,整体来说对焦炭市场形成利好;预计在安全形势趋严和增产保供政策得到基本落实的情况下,全国煤炭 2024 年的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短期煤炭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反复出现。报告期内商品煤产量 2197.34 万吨,销售商品煤 1783.20 万吨,生产焦炭377.10 万吨,销售焦炭 374.91万吨,生产甲醇 52.77 万吨,销售甲醇 51.87 万吨。
2023 年,随着增产保供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国煤炭产量保持增长,叠加煤炭进口贸易持续恢复,煤炭进口量增长明显,叠加需求端整体对煤炭价格尚有不足,市场供需格局逐步调整,国内煤炭价格高位震荡回落。淮北矿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3.87亿元,同比增长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5亿元,同比下降11.21%;基本每股收益2.51元,同比减少11.31%。
2024年,淮北矿业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商品煤产量2139万吨,焦炭产量420吨;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归母净利润57.25亿元。2024 年煤炭供需整体均衡,但仍存在阶段性供需紧张,中长期维度下煤炭价格中枢仍将维持历史高位。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符合行业形势。主要原因,一是报告期内,公司 1-5 月份炼焦精煤价格维持高位,6 月份受市场环境影响,长协价格每吨下调约 500 元,下半年受国内安监趋严及增发 1 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等因素影响,炼焦精煤价格逐渐企稳回升,公司煤炭板块盈利稳定;二是受原料煤价格持续高位、焦炭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公司煤化工业务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2024年,淮北矿业主要预期目标为实现商品煤产量2139万吨,焦炭产量420吨;实现营业收入697亿元,归母净利润57.25亿元。淮北矿业发布的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3.87亿元,同比增长6.2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2.25亿元,同比下降11.21%;基本每股收益2.51元,同比减少11.31%。
2023年虽然公司主营业务营收同比减少,但实现了总营收的增长,原因是商品贸易和工程劳务收入增加。主要原因,一是报告期内,公司 1-5 月份炼焦精煤价格维持高位,6 月份受市场环境影响,长协价格每吨下调约 500 元,下半年受国内安监趋严及增发 1 万亿元国债支持灾后恢复重建等因素影响,炼焦精煤价格逐渐企稳回升,公司煤炭板块盈利稳定;二是受原料煤价格持续高位、焦炭价格持续下滑等因素影响,公司煤化工业务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
报告期内商品煤产量 2197.34 万吨,销售商品煤 1783.20 万吨,生产焦炭377.10 万吨,销售焦炭 374.91万吨,生产甲醇 52.77 万吨,销售甲醇 51.87 万吨。淮北矿业表示,报告期内精煤、焦煤等降幅加大,影响了煤炭业务、煤化工业务营收的减少,2023年公司主营业务收入318.25亿元,同比减少了30.81亿元。
2023 年,随着增产保供的新增产能逐步释放,全国煤炭产量保持增长,叠加煤炭进口贸易持续恢复,煤炭进口量增长明显,叠加需求端整体对煤炭价格尚有不足,市场供需格局逐步调整,国内煤炭价格高位震荡回落。年报指出,报告期内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下降符合行业形势。公司煤炭产品主要包括炼焦精煤和动力煤,煤化工产品以焦炭为主。淮北矿业主营业务为为煤炭采掘、洗选加工、销售,煤化工产品的生产、销售等业务。
年报数据显示,2023年,公司煤炭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5.28%,毛利率同比减少了0.4个百分点;煤化工产品营业收入同比减少14.75%,毛利率比上年增减了9.05个百分点。淮北矿业预计,2024 年国内粗钢需求有望提升,对焦炭需求将形成有利支撑,整体来说对焦炭市场形成利好;预计在安全形势趋严和增产保供政策得到基本落实的情况下,全国煤炭 2024 年的产量增速将进一步下降,短期煤炭阶段性供应紧张的情况可能反复出现。
2024 年煤炭供需整体均衡,但仍存在阶段性供需紧张,中长期维度下煤炭价格中枢仍将维持历史高位。公司作为华东地区主要的煤炭生产企业之一,煤种齐全,拥有焦煤、肥煤、瘦煤、1/3 焦煤、贫煤、气煤等主要煤种,其中焦煤、肥煤、瘦煤等炼焦煤的储量约占公司煤炭总储量的70%以上
正值用煤淡季,各大主力电厂纷纷对所辖机组进行检修,为迎战夏季用煤高峰做准备,大部分电厂采用单台机组运行,日耗下降较多。其次,钢铁、建材和化工等非电用煤需求步入下降通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